首页
诗词鉴赏
书法鉴赏
书籍鉴赏
戏曲鉴赏
文化鉴赏
修身菜根谭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 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见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
文化鉴赏
2025-01-13
0
评京剧新编历史剧赵武灵王
怀念郑怀兴 沙丘宫变 撼人心魂——评京剧新编历史剧《赵武灵王》 谨以此文怀念郑怀兴先生 福建京剧院创作排演的《赵武灵王》是一部题材厚重、思想深刻、意蕴丰厚的新编历史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该剧由著名剧作家郑怀兴编剧、刘作玉担任导演,通过一代英主赵武灵王居功自傲、贪恋权力最终引发并葬身沙丘的惨痛经历,传达出对社会、人生的艺术思考。剧目结构精巧,京剧特色鲜明,舞台干净大气
文化鉴赏
2025-01-10
0
黄剑波人类学与中国宗教研究
摘 要:人类学历来就关注宗教问题,人类学的中国研究当然也会关注中国宗教问题。长期以来,西方人类学对中国宗教的研究,是将中国与中国宗教作为他者而研究。在这种汉学(或中国)研究范式下,他们的中国宗教研究表现出这样的特点:透过宗教,理解中国及中国社会。中国学者的中国宗教研究主要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学科进路:宗教学进路的宗教人类学与人类学进路的宗教人类学。不同于前者旨在认识宗教本身的是
文化鉴赏
2024-12-31
0
马盛德非遗保护如何更好地走进现代生活
非遗大都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在当今工业文明为主导的社会,很多优秀的非遗濒临消亡和失传。日前,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文化部非遗司原巡视员马盛德应邀做客人民网“人民艺术沙龙”栏目,就非遗保护的效果与意义回答了网友们的问题。 如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解决农耕文明中的文化与当今以工业文明为主导的快速发展社会之间的矛盾?马盛德指出,只有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马盛德谈到他的家乡
文化鉴赏
2024-12-31
0
顾春军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冥婚
为了解冥婚的现状,笔者和美国纪录片导演Maria Yoon团队,在河北宣化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田野调查,采访了为儿子操办了冥婚的母亲翟玉芳、考古技工杨贵福和以操办丧礼为生的郭宣生,取得了冥婚现状的一手材料。 冥婚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周礼》,相关记载散落在传世文献及墓葬出土文书中,笔者在《冥婚流变考论》一文对其流变有较为细致的梳理。唐代以来,冥婚更多盛行于底层社会,对于冥婚的记载及描述
文化鉴赏
2024-12-31
0
面向人类口头表达文化的跨学科思维与实践朝戈金研究员专访
摘要:20世纪末,肇始于美国的“口头程式理论”经朝戈金等中国学者的积极引介、翻译与在地化运用,在进入中国后的20多年中,不仅催生了中国民间文学和中国史诗学的学术研究范式转换,而且渐为民间文学以外的其他邻近学科提供了认识论与方意义上的理论参照与技术路线。在本次访谈中,朝戈金分别从口头传统的本土化实践、20世纪多学科学术研究范式整体转换规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国史诗学的未来
文化鉴赏
2024-12-31
0
陈粟裕丝绸之路与蚕种东来
丝绸之路的名称最早由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他将“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虽然丝绸之路的使用时间远远大于这一年限,但是如他所言,丝绸是勾连这条道路的重要货物,在丝绸之路沿线的各个遗址点多有丝绸的发现。而最早运用图像表现丝绸传播故事的则是发现于新疆和田地区的“蚕种东来”木板画。 故事与图像
文化鉴赏
2024-12-31
0
陈平原研究老百姓被忽视的日常生活画报是个很好的入口
陈平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作有《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中国大学十讲》《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大学何为》等。 《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 作者:陈平原 版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10月 1895年8月29日的《申报》上,刊出了社论《论画报可以启蒙》,论述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的新兴事物——画报之于启迪民智的功用
文化鉴赏
2024-12-31
0
钟进文向一生追求进步的人民的学者致敬 我和钟敬文先生的几个小故事
2023年7月17日施爱东学兄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了题为《钟敬文:一生追求进步的人民的学者》一文,我北师大同班同学班长刘劲第一时间把这篇文章抛到了83级同学群里,李兴望同学又在群里来了一句:“猛一看,还以为是钟进文”,引发同学群一片躁动和各种调侃。我也赶紧跟一句:我也是追求进步的人民的学者,只是还不够伟大,和钟老先生相比还有差距,我还需要继续努力……。 施爱东先生这是一篇高大上的纪念文章
文化鉴赏
2024-12-31
0
钟敬文 巴莫曲布嫫南方史诗传统与中国史诗学建设
【题注】1998年暑假,巴莫就自己的博士学位论文设计中的西南史诗研究及其问题取向,在北京西下庄曾同钟老有过数次长谈,先生对南北史诗传统作了较为系统的阐发,对中国史诗学的建构也有一些前瞻性的意见[1]。以下内容根据录音整理,北方史诗部分从略;南方史诗部分有删节。 钟老:关于中国南北史诗传统的探讨,我觉得是不是有一些问题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探讨和总结。比如,南北方各民族的文化有共通的一面;但是呢
文化鉴赏
2024-12-31
0
重视民间工艺的社会文化建构作用
传统工艺世代流传,不仅浓缩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精湛的百工技艺,还建构了乡村社会文化生态和民间社会交往的形式。如何理解民间文化生态系统中的传统工艺?传统工艺在城乡社会交往和文化交流中发挥了哪些作用?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铁梁。 传统工艺建构城乡社会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传统工艺不仅是男耕女织的乡土社会中最为重要的经济形态之一
文化鉴赏
2024-12-31
0
都市民俗学拓展民俗学研究新领域
长期以来,民俗学一直将其研究视野聚焦于乡土社会,或多或少地忽略了都市。而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快速推进,都市型生活方式大面积普及,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流模式,都市民俗学应运而生。 在学者看来,都市民俗学的兴起不仅是民俗学的研究领域由乡村到都市的视角转换,也标志着民俗学顺应现代化潮流由传统向现代转化,传统的民俗学研究有望进入一个自我更新的新阶段。围绕都市民俗学的相关问题
文化鉴赏
2024-12-31
0
郭俊红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全国第三届牛郎织女传说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2017年1月7-10日,由中国民俗学会、山东省沂源县主办,沂源县文化出版局、中国牛郎织女传说研究中心承办的全国第三届牛郎织女传说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沂源县召开。本次会议有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河北、山东、云南、山西、等地的近30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会议包括学术研讨和实地调研两部分,8日与会学者实地参观考察了中国牛郎织女传说研究中心、沂源县博物馆、牛郎织女民俗展览馆
文化鉴赏
2024-12-31
0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
10
下一页
尾页
随便看看
评京剧新编历史剧赵武灵王
0
黄剑波人类学与中国宗教研究
0
马盛德非遗保护如何更好地走进现代生活
0
顾春军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冥婚
0
面向人类口头表达文化的跨学科思维与实践朝戈金研究员专访
0
推荐排行
阅读排行
重视民间工艺的社会文化建构作用
0
都市民俗学拓展民俗学研究新领域
0
郭俊红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全国第三届牛郎织女传说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0
郑岩谈美术考古与美术史书写
0
郑亮世人有眼应未见 纪念段晴老师和她的氍毹
0